誰能料到,傳統(tǒng)的地緣政治理論如今又被擺到桌面中央,成為預判國際油價走向的“法寶”。隨著各地危機和沖突緊張局勢加劇,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(xù)增加,國際油價今年被快速抬高,在每桶90美元關前蓄勢,隨后應有機會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。
近期,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成為石油市場關注的焦點。與此同時,從哈薩克斯坦動亂、利比亞原油停產到上周發(fā)生的無人機襲擊阿聯(lián)酋產油設施,都給國際能源市場帶來不小沖擊,讓人不由聯(lián)想到20世紀70年代發(fā)生的石油危機。
不過,恐慌尚未出現,油價也沒瘋漲,市場只是擔心在未來某個時刻,石油供應會因為局部突發(fā)事件而中斷,屆時即便歐佩克也無能為力。市場對于可能導致供應緊張的地緣政治事件高度敏感,是目前油價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的原因。
上周,布倫特原油期貨和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(WTI)期貨價格雙雙突破7年多來高點,在每桶90美元關前徘徊蓄勢,等待進一步突破時機。市場普遍認為,油價上漲的趨勢已經形成,這里既有供求關系的決定因素,也有全球宏觀經濟環(huán)境的影響,即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最大威脅,而美國加息的靴子遲早要落地,所帶來的沖擊不容小覷。
高盛公司仍然堅持此前的判斷,即當前全球正在經歷大宗商品為期10年的超級周期,去年僅僅是開了個頭。從2021年情況看,大宗商品市場表現最佳,超過了其他資產類別,那么2022年呢?研究表明全球大宗商品仍將保持競爭力,而且會持續(xù)多年。目前市場對于包括石油和金屬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前景信心滿滿。
其他投行也有類似觀點。瑞銀認為,過去幾年,資本幾乎完全拋棄了石油、天然氣、煤炭、采礦等舊的投資領域,代之以可再生能源和環(huán)境治理等,因此造成供求失衡。另外,由于美股估值過高和美國國債收益率偏低,在今年投資大宗商品不僅可以獲得良好回報,還可以很好地對沖市場風險。
國際能源署的最新石油市場報告為市場普遍的樂觀情緒提供了佐證。該機構改變了以往較為悲觀的預期,認為今年石油需求將有較大回升。據統(tǒng)計,去年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日均增加110萬桶,達9900萬桶/天。在煉油方面,全球煉油行業(yè)去年表現出色,企業(yè)產能和利潤均有回升。去年四季度全球煉油廠的原油加工量為7980萬桶/天,比一年前增加460萬桶/天,預計今年還將凈增加120萬桶/天。在庫存方面,經濟合作與發(fā)展組織(OECD)工業(yè)原油庫存去年12月份減少了4500萬桶,總庫存量為27.56億桶,比一年前減少了3.54億桶,是7年來的最低水平。
雖然對于疫情后經濟復蘇前景總體樂觀,但全球能源市場、特別是歐洲的油氣市場仍然面臨重大風險或所謂的“人為緊張因素”。歐洲越來越依賴俄羅斯天然氣是不爭的事實,一旦俄烏局勢白熱化,“北溪2號”很有可能被迫放棄。到那時歐洲市場的天然氣供應必然愈發(fā)緊張,可能發(fā)生嚴重的電力短缺危機,能源價格又將飛漲。
俄羅斯、美國和歐盟之間三輪會談未果,俄烏邊境緊張局勢沒有緩和跡象;而另一邊,伊核問題談判仍在悄悄進行中,傳出來的消息喜憂參半、真真假假。世界能源市場的地緣政治溢價在不斷提高,市場也許已經看清楚了美國油氣產量難以在短期內快速提高,而“歐佩克+”許多產油國缺乏進一步提高產量的能力,關鍵的閑置產能卻在不斷降低,歐佩克對原油市場的把控有時候也有心無力。
盡管高盛看好今年油價有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,有機構甚至認為明年將達到每桶150美元。這些僅是預測而已,市場更關心的是地緣政治緊張局面能否得到緩解。否則,哪怕是一場有限的局部沖突,都將在原油市場上掀起驚濤駭浪。(翁東輝)
來源:經濟日報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