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時最驕傲的事情就是母親有一雙巧手。
每天上學前,母親總是給我梳不同的發(fā)型;有時是高高的馬尾,有時是壁虎編發(fā),有時是像燈籠一樣垂下來的燈籠辮,有時又是俏皮的盤發(fā)……然后用不同的珠串或者漂亮的皮筋、發(fā)卡做裝飾,打造出美美的發(fā)型。這是孩童時我驕傲的事情之一,因為這美美的發(fā)型總是讓我成為女同學甚至是女老師們的焦點,大家都艷羨我有一個心靈手巧的母親。
我印象深刻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母親做的糕餅美食。在那個經濟并不寬裕的年代,農村家庭很少有錢給孩子們買成堆的零食,但是我家里除了偶爾購買零食以外,還有母親自制的美味,所以親戚家的孩子們也都很喜歡來我家里玩。每到逢年過節(jié)或是農閑時,媽媽就有很多的時間和心情來制作精致的糕點和菜品,炸油條、炸餅干、炸酥魚、蒸魚餃、烘肉松、糖酥肉、豬油渣……每一種都是非常費時費力,但卻色香味俱全,所以母親每次制作都會做一大盆,叫我們一次吃個夠;當然最給面子的就是我,每次都是守在灶臺邊,把母親剛做好的熱乎乎的美味三下五除二吞進肚子里。在沒有冰箱的年代里,為了食物的保鮮,父親則把母親制作好的美食用容器吊在家水井的水面上。每次吞著口水跟在父親的身后,看著他把美食從家井里吊上來,然后迫不及待的取一些放進嘴里,帶著原汁原味的豬油香和井水的清甜涼爽,滿足一個小饞蟲滿滿的欲望。
隨著我和哥哥外出求學,母親制作美食的機會越來越少。后來我每每回憶起兒時的味道,總是留著口水問她什么時候再做一次,母親的回答卻總是那一句“我還會做這個?”也許是生活好了,什么都可以買得到;又或者是子女的外出帶走了母親的心緒,母親現(xiàn)在很少再制作手工美食了;那些想起來都會流口水的美味,終究變成了回憶里的味道。
自從結婚生女,回家就變得很遙遠,一年或者兩年才能探望一次家里的父母和親戚,過年更是遙不可及。每到臘月家里要殺年豬,母親總是在微信上發(fā)一句“殺豬了,回來吃肉嗎?”奈何路途遙遠,最終總是幾句玩笑、一聲嘆息。今年家人將排骨、里脊、豬腿、鴨肉裝了滿滿的一大箱,從內蒙古的娘家空運到了湛江。吃到母親親手喂養(yǎng)的豬和鴨,也就吃下了她的惦記。
(作者單位:廣東電網湛江供電局)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