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長哈斯木別克的聲音有些大,從4號輸煤乙?guī)эh出了窗外。中煤伊犁能源公司輸煤檢修班利用2號機組B修時間,為4號輸煤乙?guī)Ц鼡Q“新裝”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進入皮帶粘接程序,晚上12點之前必須要完成全部粘接。時間走的飛快,天色暗了下來,哈斯木別克的心有些急切,不時抹了把額頭的汗水,扯著嗓門為同事打氣。
哈斯木別克喘著粗氣,指著4號輸煤乙?guī)Я忝滓丫砗茫⒃诘孛婕s莫有一人高的舊皮帶說:“那家伙耗費了我們不少力氣,直到現(xiàn)在我們的手都是酸的。”
輸煤檢修班有15人,50歲以上的老師傅就有6人,最大的58歲,只有2人不到30歲,典型的“老中青”組合。班組擔負著公司燃料輸煤系統(tǒng)、燃油系統(tǒng)等設備的檢修及維護,人稱“煤黑子”。
可事實總能讓人跌破眼鏡。“煤黑子”班組在哈斯木別克的帶領(lǐng)下,這幾年來獲得大大小小的榮譽稱號不下十幾個。最讓班組津津樂道的是,班組獲得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,成為公司唯一一個獲得該榮譽的班組。哈斯木別克2020年也獲得了伊犁州勞動模范榮譽稱號。
“煤黑子”一下子變成了“煤亮子”,這個班組成名的秘笈在哪里?
“吵”出來的國家專利
輸煤檢修班有個以哈斯木別克名字命名的工作室,是個“一言不合”就搞“研究”的地方。遇到技術(shù)難題,班里的“老中青”總愛往那里跑,想整出些“科技”來。
落煤管襯板材質(zhì)磨損是比較令人頭痛的問題。在煤塊長期沖擊和擊打磨損狀態(tài)下,極易造成材質(zhì)脫落后砸損設備或?qū)⑵潅?、撕毀。尤其是在雙機滿負荷運行時,輸煤量較大,更容易導致落煤管磨損嚴重,頻繁出現(xiàn)漏煤,檢修人員月月都要進行維修。
“我們能不能研制一種減小落煤管管壁摩擦面積,減輕磨損程度的改進辦法?”為解決這個問題,大家來到工作室。哈斯木別克倚靠在座椅上,眉頭緊鎖,時不時跟團隊辯論幾下,飄過過道的聲音,清晰入耳。
在工作室待了三天,大家也“吵”了三天。最后統(tǒng)一了意見:在落煤管易磨損處加裝自制網(wǎng)格式耐磨襯板。
運行后,相比原先的材質(zhì),這個材料設計減少了煤對落煤管的沖擊磨損。摩擦面積及程度都減少了,使用壽命延長了,落煤管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證。
哈斯木別克開心地說,現(xiàn)在這個落煤管的材質(zhì)三年都不用更換。
輸煤檢修班將耐磨損落煤管申報了國家實用型專利,2018年1月獲得批復,班里樂的眉開眼笑??祚R加鞭,班組發(fā)揚“工匠精神”,又緊接著研究申報了基于叉車的可移動升降平臺專利、可拆卸式落煤管緩沖滾筒專利,2019年3月、11月相繼再獲國家實用型專利。
今年1月,輸煤檢修班成功解決了皮帶粘接的難題,使皮帶的檢修周期延長,檢修耗時也大幅降低。
哈斯木別克說,我們輸煤檢修班很多專利和成果都是”吵“出來的,“老中青”思想經(jīng)常發(fā)生“碰撞”,”碰撞“多了成果就來了。每年,班里都有合理化建議被公司評為“金點子、銀點子”。這兩年來,我們輸煤檢修班為公司創(chuàng)收47萬元,節(jié)約資金80萬元。
“愛”出來的班組模式
輸煤檢修班有個明顯的特點,就是班里個別少數(shù)民族員工年齡偏大,識國語能力有限,在團隊工作中形成短板。
在搞班組建設的時候,輸煤檢修班也很猶豫。但班組建設的方法林林總總,無論從哪點起步,創(chuàng)新及特色則是最先追求的。
輸煤檢修班就是敢走不尋常路,他們將這些少數(shù)民族員工列為自己的“親戚”,到其家里了解情況,幫其解決困難,用“愛”增強民族員工對班組的歸屬感和凝聚力。
而后,輸煤檢修班將“微課堂”開到檢修現(xiàn)場。精通國語的哈斯木別克和漢族同事當起了老師,幫少數(shù)民族員工學國語,教他們弄懂設備常用的專業(yè)術(shù)語,給他們講解現(xiàn)場遇到的問題和缺陷。
維吾爾族員工努爾買買提年已五旬,會說國語,懂檢修,但識漢語言字能力有限。哈斯木別克用自己的語言優(yōu)勢給他當翻譯,輔導他學習漢語言文字和專業(yè)知識。一段時間來,他進步很快,在一次競爭上崗考試中,他順利過關(guān),對搞班組建設的事再也不抵觸。
維吾爾族員工木合太爾,家境不是很富裕,輸煤檢修班將他結(jié)為自己的“親戚”,多次到他家里了解情況,與他談心,幫他解決困難。有了觸動,木合太爾為投身班組建設的熱情更高了。
誰也沒有想到,這些平常小事,讓輸煤檢修班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形成了“民漢共建一家親”的模式。這個班組建設模式及經(jīng)驗做法被國務院國資委內(nèi)刊全文單獨刊用。
一夜之間成名,讓輸煤檢修班成為“民族團結(jié)一家親”模式下的班組建設典范,其它班組紛紛效仿。
努爾買買提開心地說:“我們班各民族員工在這個大‘家’里,想‘家事’,辦‘家事’,團結(jié)親密如一家人一樣,這就是最厲害的‘武器’,沒有什么困難能難住我們的。”
現(xiàn)在,在輸煤檢修班走廊里,有個獨特的“文化墻”,漢族、維吾爾族、哈薩克族、回族4名黨員向黨旗看齊的黨員示范牌懸掛在墻壁一側(cè),寓意用黨建帶班建,把黨建文化融入班組建設中。這個“文化墻”成了輸煤檢修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。
“拼”出來的工作效率
輸煤設備是向鍋爐輸送“口糧”的源頭設備。如果輸煤設備出現(xiàn)故障導致停機,直接損失的就是效益。所以,每遇到搶修工作,輸煤檢修班全體員工都能拼勁去解決,熟悉的人都稱他們?yōu)?ldquo;拼命三郎”。
2019年11月凌晨4點多,正在運行的斗輪機皮帶突發(fā)撕裂,情況非常緊急。當時,身患嚴重感冒的哈斯木別克得知險情后,用最快的速度來到單位“戰(zhàn)斗”?,F(xiàn)場不時傳伴有哈斯木別克身體難受,喉嚨傳出的“呻吟聲”。大家紛紛勸他回去休息,但他擺擺手,繼續(xù)搶修。原計劃30小時的工作,只用了24小時就完成了。看著新更換的皮帶載著黑油油的煤塊兒緩緩進入煤倉,哈斯木別克紅彤彤的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,別在胸前的黨徽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。
去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。因疫情防控,輸煤檢修班當時只有5人在崗,卻承擔了原本只有15人的工作,檢修任務相當重。2月4日凌晨,僅有的5名員工的輸煤檢修班投入碎煤機搶修工作。經(jīng)過一夜努力,班組用最少的人干成了最難的工作,趕出了最快的效率,恢復了設備的正常運行。從住廠一直到3月中旬,輸煤檢修班共消除各類設備缺陷100多項,確保了2臺發(fā)電機組持續(xù)安全穩(wěn)定運行。
今年3月,滾軸篩發(fā)生梳形尺錯位故障。58歲的副班長楊勇主動請纓,鉆進有限的空間對梳形尺進行重新固定。這個工作干起來很困難,光一個梳形尺就有20公斤重,楊勇弓著身子,用力將梳形尺用肩扛,用撬棒撬,沿上下左右方向不斷地調(diào)整位置,2個半小時后,將24個錯位的梳形尺在楊勇的手中全部完美地卡在滾軸篩間隙中。比計劃時間提前了一個多小時,而當時的他拼的有些虛脫了。
這幾年時間,輸煤檢修班光參與夜間設備檢修就達到300余次,而次次都是高效解決問題。
哈斯木比克說,我們處理突發(fā)故障,就跟作戰(zhàn)一樣,必須速戰(zhàn)速決。我們的“戰(zhàn)位”我們負責,唯有拼,班組才能出彩,才能發(fā)光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