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一輪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減速的背景下,各個地方政府紛紛加大了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,而電力項目也是重要的一部分。據不完全統計,已經有18個省份的重點項目清單中囊括了超過90GW的煤電項目,其中不乏一部分項目是計劃新開工的項目。那新建煤電廠是否能有效拉動GDP呢?這就要看如何定義“有效”二字了。
投資一個項目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,說的書面點就是可以獲得穩(wěn)定的現金流。而煤電項目的現金流收入主要靠出售發(fā)電量。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煤電項目越減越多,每個電廠能分攤到的計劃發(fā)電量就越來越少。收入很難增長的前提下,成本控制是影響煤電盈利的主要因素。
2019年中國的主要火電上市公司幾乎都賺錢了,而且利潤增長的還不少,中國某以火電為主的上市公司2019年利潤同比增長近100%,這背后主要的原因是煤價的下降,全球2019年煤炭價格同比此前一年下降了8%。
其次,隨著各國加強對污染的監(jiān)管力度,碳排放價格不斷上漲。以歐洲為例,報告數據顯示,2019年,碳價平均漲幅為45%。但目前中國全國性的碳市場還沒正式建立起來,就談不上碳成本了。在大氣污染物方面,煤電項目的超低排放改造也從政府獲得了很多的補貼。未來如果中國的碳價足夠高,對于煤電項目的成本端確實要造成不小的壓力。
最后是可再生能源發(fā)電成本的不斷下降,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搶占煤電的市場份額。尤其是中國的電力市場改革促進了更多發(fā)電廠的市場化轉型,更少的計劃電、更多的市場電份額有利于邊際發(fā)電成本更低的電源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。
能源智庫“碳追蹤計劃”統計出來當前全球近半數的燃煤發(fā)電廠正處于虧損運營的狀態(tài),預計未來這一比例還將繼續(xù)上升。“碳追蹤計劃”警告,鑒于燃煤發(fā)電的經濟性越來越差,全球各國如繼續(xù)增加煤電產能,未來幾十年內,經濟、減排恐均將受其拖累。
通常情況下,煤炭發(fā)電廠需要15到20年才能收回成本。因此,如果各國政府和投資者繼續(xù)建設新的燃煤電廠,其投資很可能無法收回。“碳追蹤計劃”的電力與公用事業(yè)聯席負責人表示:“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,有些國家為了幫助恢復經濟,可能會繼續(xù)投資煤電,這就可能導致部分國家和地區(qū)重新依賴高成本的煤電,這也與全球氣候目標背道而馳。”
他同時強調,新建煤電廠并支持現有發(fā)電廠可能會“賠了夫人又折兵”。“面對要投資幾十億元來刺激經濟,并創(chuàng)造新就業(yè)崗位的問題,各國政府應該制定綠色復蘇計劃,鼓勵關閉燃煤發(fā)電廠,同時提供補助,鼓勵低成本、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發(fā)電。”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