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忙不贏,上午我就接待了十幾撥客人。”3月26日,長沙市天心區(qū)雀園路方向感汽車6S街區(qū)比亞迪店的銷售員小文高興地說。
這個周末,比亞迪策劃了一場“大客戶集采專場+市補貼+廠家團購”活動,前來購車的人絡繹不絕。
“選擇新能源車的客人,有些首臺車會選擇油電混合,第二臺車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純電車。”小文說,這兩天,他訂出去9輛新能源汽車。
據統(tǒng)計,2022年,湖南新能源汽車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4%,今年1至2月,同比增長60.2%。
“新能源車的春天真的來了!”小文感慨。
添置“大件”,新能源汽車排頭一份
每到周末,“大件”消費最火爆的地方莫過于新能源汽車銷售門店了。
3月26日,記者在萬達廣場一樓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店內看到,前來咨詢看車的人絡繹不絕。尤其是比亞迪、極氪汽車的店內人最多。
“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86.35萬輛,今年前兩個月,已累計銷售34.49萬輛,同比增長84.98%。”店內銷售員告訴記者一組數據。
門店外,一對新婚夫妻正試駕一輛比亞迪唐EV回來,“能在車上看電影、K歌、玩游戲,車內很安靜,智能化程度很高,設計也非常時尚,我們很喜歡。” 新郎說。
“現在我和老婆經常搶著開新能源車,操作體驗感強、智能化程度高,加速也快。”湖南大眾傳媒職業(yè)技術學院教師彭濤告訴記者,他以前的燃油車每個月油費要花1000多元,出去總擔心費油,換了新能源車后,電費每月最多200來元,商家還在他的停車位上免費安裝了一臺充電樁,解決了充電問題。家里添置“大件”,新能源汽車排頭一份。
“語音控制、人臉識別、智慧鎖車、無人駕駛,智能化程度高,車身設計也很潮很酷,新能源車毋庸置疑是未來的趨勢。”彭濤說,“我家還有一臺燃油車,下次換車時,肯定也換電車。”
技術成熟,充電問題正在逐步解決
購買新能源車,續(xù)航和充電是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市面上有些車型續(xù)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。大部分新能源車都能達到300公里以上。
“續(xù)航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太擔心,電機、電控、電池這三大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,我國的技術都比較成熟了。”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胡林介紹。
在保障方面,長沙也在不斷發(fā)力。
對于新能源車主而言,充電便捷性是解決里程焦慮的根本。截至2022年11月底,長沙已建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2.2萬多個,占全省比重超過60%。
今年初,長沙市發(fā)改委印發(fā)《“十四五”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,提出到2025年,全市將建成充電樁16.3萬個以上,其中公共充電樁3.8萬個以上,中心城區(qū)公共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。
記者在芙蓉區(qū)古漢廣場的公共充電樁看到,每到下午五六點鐘時,幾十個充電樁基本都被使用了,一臺新能源車快充1小時基本可以充滿。
“我住的未來漫城地下車庫家用充電樁安裝率也有10%了,附近公共區(qū)域還有好幾處電動車充電場地,充電還是比較方便的。”湖南大眾傳媒職業(yè)技術學院教師彭濤告訴記者。
政策助力,湘產新能源車產量今年有望破百萬
消費火爆,也帶火了新能源車生產。
全省目前有長沙比亞迪、北汽株洲、中車電動、天際汽車等12家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(yè)。去年,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量49.6萬輛,排全國第四位,比上年增長248.8%。
今年初,省工信廳發(fā)布信息稱,全面推動產業(yè)量質新突破,爭取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。
3月26日7時30分,長沙雨花區(qū)比亞迪工廠前的環(huán)保東路熱鬧非凡。工廠門口的路兩邊,全是賣早餐的小攤販,進進出出的人群和車輛把這條路堵得水泄不通。
在這條路上賣煎餅的李大哥告訴記者,從去年開始,這里就一直這么熱鬧了。“比亞迪好像每天都在招聘,一大早就有人在門口排隊應聘;另外一條路上,大貨車也排著隊拉車。連我們賣早餐的都跟著沾光,一天可以賣出三四百份煎餅。”李大哥樂呵呵地說。
政策也來助力。今年2月6日,湖南出臺的“穩(wěn)增長20條”中明確,省內購買新能源車的,憑報廢車回收證明和新車購車發(fā)票等資料享受5000元資金補貼。
長沙市也明確,從3月21日起至6月30日,在長沙購買乘用車的個人消費者,最高可獲3600元通用消費券。
在產業(yè)扶持方面,前不久,省工信廳、省發(fā)改委、省財政廳聯合印發(fā)《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就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、做大做強,支持示范應用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,出臺14條政策措施。
其中,新車型研發(fā)最高獎勵500萬元,新建研發(fā)中心最高獎勵5000萬元;對示范效果好的智能網聯車應用場景最高獎勵500萬元;對高速公路服務區(qū)、國省縣鄉(xiāng)道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分別按每千瓦400元、320元的標準予以獎補。(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福芳 實習生 張鈺)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