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這么一幢方方正正的房子,以石奠基、以土筑墻、以竹編筋、以木建梁、以瓦避雨;有這么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園,滋養(yǎng)和庇護著一家老老小??;有這么一座樸實無華的老宅,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。她就是我老家的土樓——大舊德樓。
大舊德樓是是早期大型方形土樓的典型代表,它的建成,是土樓建造技藝由發(fā)展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的標志。明末清初開始興起的圓形土樓,正是在方形土樓的基礎(chǔ)上把土樓建造技藝推向高峰。
大舊德樓建成于明朝正德十三年,即公元1518年,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(qū)古竹鄉(xiāng)大德村。大德村古稱“大舊節(jié)”,人們稱這種古建筑為大舊德樓。五百年來,日升月落,風(fēng)里雨里,大舊德樓就這么巍然屹立著、沉默著,見證了這一方水土的榮辱興衰。
一座土樓,一部歷史
前幾年,我們家搬出土樓的時候,原來住在土樓里的人家基本上早都搬出去了。那時的我有些傷感不舍,有些遺憾無奈,仿佛看見一位耄耋老人欲說還休,欲言又止。
南宋末年,一群為了逃避戰(zhàn)亂的中原人,拖家?guī)Э?,一路跋山涉水,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這片土地??吹剿闹艿某缟骄X,他們覺得,這里應(yīng)該就是世外桃源了,于是再也不走了。世世代代,他們勤勞謙遜,謹言慎行,不敢以主人自居,而是自稱為“客家人”。
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多年以后,他們的后代已完全融入當(dāng)?shù)?。他們想有一個更好的家,想一直在這里安居樂業(yè)。于是,他們用土木搭建起了一幢方方正正的土樓,樓高五層。永定位于閔粵連陸,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(fēng)氣候,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,且雨量分配不均,又往往驟雨驟晴,室外干濕變化很大。土樓能發(fā)揮其最大能量的含蓄作用:環(huán)境太濕時,能自然吸收水分,太干時又能自然釋放水分,因此能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。
如果只是一帆風(fēng)順,那就不叫風(fēng)雨滄桑。不說這里的寒來暑往,秋收冬藏;更不說這里的早出晚歸,炊煙裊裊。時間轉(zhuǎn)瞬又來到清朝末年,戰(zhàn)亂時的一把大火燒掉了兩層樓。但是,這里沒有哭泣,沒有退卻,一番修整之后,還有三層可以居住。至今,大門里側(cè)翻新過的墻體,還有被燒過的明顯痕跡。
小社會,大家庭
我沒有見過她五層樓時的宏偉模樣,現(xiàn)在的三層樓已盡顯偉岸大方。
大舊德樓長約36.6米,寬約35.8米,高約10.5米,占地約2畝。最底層地基有2米寬,墻體往上逐漸變小。淡黃色的土墻就像父輩們的脊梁,褪去泥土最初的顏色后,只剩下堅硬厚實。樓頂屋梁的瓦片向外伸出約1.8米,保護土墻免受雨水的侵蝕??坑覀?cè)的那面墻,看起來向里傾斜了快一米,一副欲倒不倒的樣子。聽樓里的老爺爺說,他爺爺還小的時候,這面墻就是這么傾斜的。
大門外有一個長方形的大坪,大坪四周用一米多高的石頭墻圍住,墻上長滿了苔蘚。到了傍晚,大坪上非常熱鬧,大人在談收成、拉家常,小孩在這里追逐打鬧,一條黃狗趴在地上悠閑地搖著尾巴。到了烤煙和收稻谷的季節(jié),這里又是另外一番繁忙景象。大伙兒或搭起架子,在一根根棍子上熟練地綁扎寬大的煙葉;或攤開竹墊,曬出金燦燦的稻谷,還時常要驅(qū)趕麻雀和小雞。
大門上的對聯(lián)是本地一位秀才寫的“舊族衣冠近魯鄒,大家子弟同王謝”,橫批“合樓平安”。兩邊門面上分別寫有“加冠”“晉祿”,寓意要追本溯源、敦親睦鄰,要勤于讀書、勤儉持家。在大門內(nèi)墻的右手側(cè),有一座土地伯公神像,寫著“諸弟子個個平安,老伯公年年增壽”,橫批“神光普照”。
每年的除夕,牽頭的戶主(俗稱“頭家”)會關(guān)上樓門,在門背面貼上紅字“出入平安”,此時所有人都不能進出了。十二點一過,大家才能陸續(xù)開家門,放鞭炮。在頭家的帶領(lǐng)下,大家手里拿著香,嘴里念著“腳踏四方,方方得利……開門大吉”,然后開樓門,放鞭炮,祈求新的一年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,萬事如意。
大樓中央有一個大廳,也是家族議事、操辦紅白喜事的場所。左邊的墻體已經(jīng)微微傾斜,兩邊木頭柱子上寫的對聯(lián)“六百年舊居竹苞松茂,五七大德宅地久天長”寓意這座老宅悠久的歷史,而橫批“春滿人間”則寄語美好的未來。
從正門的左邊或右邊繞大樓一圈,大樓共有三十四個房間,今年已重新筑墻,翻新被燒掉的那五間??梢韵胂螅?dāng)時住滿人的時候有多么熱鬧。在大樓的四個角落,有四座樓梯通到二樓的糧倉和三樓的臥室。每層的木頭柱子和木板卯榫勾連,把大樓連成一個整體,牢固而不失美觀。站在三樓欄桿的任何一個角落四下望去,都有一個通透的視角,整座大樓一覽無余。
人聚而興,人去樓不空
最近幾年,大家都陸續(xù)搬走了。雜草多了,屋頂漏雨了,燕子也不來筑巢了。人去,樓一定會空嗎?每個月,我還是會從城市回到矗立在青菜地、掩映在綠竹叢里的土樓。在夢里,我還會回到童年時的土樓,在那夏日的夜晚,涼風(fēng)輕輕吹,蟋蟀唧唧叫,年幼的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門口的石凳上,仰頭看著數(shù)不完的滿天繁星。撫摸著那堅硬的土墻,我還是會感慨父輩們的偉大,要歷經(jīng)多少滄桑,承載多少重壓,他們修建的土樓才會如此挺拔。
為弘揚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保護土樓,今年永定區(qū)政府啟動土樓大規(guī)模維修工程,計劃用5年時間修繕永定區(qū)的23座老舊土樓,大舊德樓就在今年的維修計劃內(nèi)。從今年9月底起,大樓里面開始忙碌起來,設(shè)計人員按照“保持原貌、修舊如舊”的維修原則對大樓整體規(guī)劃,包括布局構(gòu)造、修筑后墻等。上個月,我去的時候,看見施工人員正忙著搭建竹架,更換木梁,翻蓋瓦片,拆除下廳。
150多年前被燒毀掉的后墻終于得以修葺,幾輩人一直無法實現(xiàn)的土樓修筑夢,終于要在這一刻圓夢了。我看見不少人熱淚盈眶,大家仿佛回到500年前那個熱火朝天的建設(shè)場面。那時,父輩們忙碌是為了有棲身之所;而現(xiàn)在,大家忙碌是為了家園的華麗轉(zhuǎn)身。
我希望,每年夏天可愛的燕子還會飛回來筑巢;我希望,重現(xiàn)生機的大舊德樓不負往昔榮光;我希望,今天的我們沿著先輩們堅實的步履繼續(xù)前行。
主辦單位:中國電力發(fā)展促進會 網(wǎng)站運營:北京中電創(chuàng)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(wǎng)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(zé)任公司 銷售熱線:400-007-1585
項目合作:400-007-1585 投稿:63413737 傳真:010-58689040 投稿郵箱:yaoguisheng@chinapower.com.cn
《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(wù)業(yè)務(wù)經(jīng)營許可證 》編號: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 京公安備11010602010147號
有這么一幢方方正正的房子,以石奠基、以土筑墻、以竹編筋、以木建梁、以瓦避雨;有這么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園,滋養(yǎng)和庇護著一家老老小??;有這么一座樸實無華的老宅,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。她就是我老家的土樓——大舊德樓。
大舊德樓是是早期大型方形土樓的典型代表,它的建成,是土樓建造技藝由發(fā)展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的標志。明末清初開始興起的圓形土樓,正是在方形土樓的基礎(chǔ)上把土樓建造技藝推向高峰。
大舊德樓建成于明朝正德十三年,即公元1518年,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(qū)古竹鄉(xiāng)大德村。大德村古稱“大舊節(jié)”,人們稱這種古建筑為大舊德樓。五百年來,日升月落,風(fēng)里雨里,大舊德樓就這么巍然屹立著、沉默著,見證了這一方水土的榮辱興衰。
一座土樓,一部歷史
前幾年,我們家搬出土樓的時候,原來住在土樓里的人家基本上早都搬出去了。那時的我有些傷感不舍,有些遺憾無奈,仿佛看見一位耄耋老人欲說還休,欲言又止。
南宋末年,一群為了逃避戰(zhàn)亂的中原人,拖家?guī)Э?,一路跋山涉水,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這片土地。看到四周的崇山峻嶺,他們覺得,這里應(yīng)該就是世外桃源了,于是再也不走了。世世代代,他們勤勞謙遜,謹言慎行,不敢以主人自居,而是自稱為“客家人”。
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多年以后,他們的后代已完全融入當(dāng)?shù)亍K麄兿胗幸粋€更好的家,想一直在這里安居樂業(yè)。于是,他們用土木搭建起了一幢方方正正的土樓,樓高五層。永定位于閔粵連陸,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(fēng)氣候,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,且雨量分配不均,又往往驟雨驟晴,室外干濕變化很大。土樓能發(fā)揮其最大能量的含蓄作用:環(huán)境太濕時,能自然吸收水分,太干時又能自然釋放水分,因此能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。
如果只是一帆風(fēng)順,那就不叫風(fēng)雨滄桑。不說這里的寒來暑往,秋收冬藏;更不說這里的早出晚歸,炊煙裊裊。時間轉(zhuǎn)瞬又來到清朝末年,戰(zhàn)亂時的一把大火燒掉了兩層樓。但是,這里沒有哭泣,沒有退卻,一番修整之后,還有三層可以居住。至今,大門里側(cè)翻新過的墻體,還有被燒過的明顯痕跡。
小社會,大家庭
我沒有見過她五層樓時的宏偉模樣,現(xiàn)在的三層樓已盡顯偉岸大方。
大舊德樓長約36.6米,寬約35.8米,高約10.5米,占地約2畝。最底層地基有2米寬,墻體往上逐漸變小。淡黃色的土墻就像父輩們的脊梁,褪去泥土最初的顏色后,只剩下堅硬厚實。樓頂屋梁的瓦片向外伸出約1.8米,保護土墻免受雨水的侵蝕??坑覀?cè)的那面墻,看起來向里傾斜了快一米,一副欲倒不倒的樣子。聽樓里的老爺爺說,他爺爺還小的時候,這面墻就是這么傾斜的。
大門外有一個長方形的大坪,大坪四周用一米多高的石頭墻圍住,墻上長滿了苔蘚。到了傍晚,大坪上非常熱鬧,大人在談收成、拉家常,小孩在這里追逐打鬧,一條黃狗趴在地上悠閑地搖著尾巴。到了烤煙和收稻谷的季節(jié),這里又是另外一番繁忙景象。大伙兒或搭起架子,在一根根棍子上熟練地綁扎寬大的煙葉;或攤開竹墊,曬出金燦燦的稻谷,還時常要驅(qū)趕麻雀和小雞。
大門上的對聯(lián)是本地一位秀才寫的“舊族衣冠近魯鄒,大家子弟同王謝”,橫批“合樓平安”。兩邊門面上分別寫有“加冠”“晉祿”,寓意要追本溯源、敦親睦鄰,要勤于讀書、勤儉持家。在大門內(nèi)墻的右手側(cè),有一座土地伯公神像,寫著“諸弟子個個平安,老伯公年年增壽”,橫批“神光普照”。
每年的除夕,牽頭的戶主(俗稱“頭家”)會關(guān)上樓門,在門背面貼上紅字“出入平安”,此時所有人都不能進出了。十二點一過,大家才能陸續(xù)開家門,放鞭炮。在頭家的帶領(lǐng)下,大家手里拿著香,嘴里念著“腳踏四方,方方得利……開門大吉”,然后開樓門,放鞭炮,祈求新的一年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,萬事如意。
大樓中央有一個大廳,也是家族議事、操辦紅白喜事的場所。左邊的墻體已經(jīng)微微傾斜,兩邊木頭柱子上寫的對聯(lián)“六百年舊居竹苞松茂,五七大德宅地久天長”寓意這座老宅悠久的歷史,而橫批“春滿人間”則寄語美好的未來。
從正門的左邊或右邊繞大樓一圈,大樓共有三十四個房間,今年已重新筑墻,翻新被燒掉的那五間。可以想象,當(dāng)時住滿人的時候有多么熱鬧。在大樓的四個角落,有四座樓梯通到二樓的糧倉和三樓的臥室。每層的木頭柱子和木板卯榫勾連,把大樓連成一個整體,牢固而不失美觀。站在三樓欄桿的任何一個角落四下望去,都有一個通透的視角,整座大樓一覽無余。
人聚而興,人去樓不空
最近幾年,大家都陸續(xù)搬走了。雜草多了,屋頂漏雨了,燕子也不來筑巢了。人去,樓一定會空嗎?每個月,我還是會從城市回到矗立在青菜地、掩映在綠竹叢里的土樓。在夢里,我還會回到童年時的土樓,在那夏日的夜晚,涼風(fēng)輕輕吹,蟋蟀唧唧叫,年幼的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門口的石凳上,仰頭看著數(shù)不完的滿天繁星。撫摸著那堅硬的土墻,我還是會感慨父輩們的偉大,要歷經(jīng)多少滄桑,承載多少重壓,他們修建的土樓才會如此挺拔。
為弘揚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保護土樓,今年永定區(qū)政府啟動土樓大規(guī)模維修工程,計劃用5年時間修繕永定區(qū)的23座老舊土樓,大舊德樓就在今年的維修計劃內(nèi)。從今年9月底起,大樓里面開始忙碌起來,設(shè)計人員按照“保持原貌、修舊如舊”的維修原則對大樓整體規(guī)劃,包括布局構(gòu)造、修筑后墻等。上個月,我去的時候,看見施工人員正忙著搭建竹架,更換木梁,翻蓋瓦片,拆除下廳。
150多年前被燒毀掉的后墻終于得以修葺,幾輩人一直無法實現(xiàn)的土樓修筑夢,終于要在這一刻圓夢了。我看見不少人熱淚盈眶,大家仿佛回到500年前那個熱火朝天的建設(shè)場面。那時,父輩們忙碌是為了有棲身之所;而現(xiàn)在,大家忙碌是為了家園的華麗轉(zhuǎn)身。
我希望,每年夏天可愛的燕子還會飛回來筑巢;我希望,重現(xiàn)生機的大舊德樓不負往昔榮光;我希望,今天的我們沿著先輩們堅實的步履繼續(xù)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