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感動中國》組委會頒獎辭
為陌生人兩次捐獻干細胞,跨越生死,為鄉(xiāng)親們三年駐守薄弱村,走向富裕,扶危濟困,熱血不冷。
聚水成川,初心燎原。
你站在時代的前沿,腳下有泥,手上有力,心中有光。
8月16日晚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《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頒獎盛典》,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、山東威海供電公司員工呂明玉登臺領獎。
呂明玉在威海昆明路彩虹驛站為前來休息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送水。(威海供電公司供圖)
呂明玉用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義舉和十余年如一日的公益行動,傳遞了真善美的力量。
救人救到底:素昧平生卻血脈相連
2011年4月12日,山東省立醫(yī)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里,37歲的呂明玉靜靜地躺在病床上。血細胞分離機發(fā)出低沉的嗡鳴,她的血液在體外循環(huán)了11000毫升,相當于全身血液被反復過濾了三遍。5個小時的采集后,11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被緊急送往江蘇蘇州,輸入到一位受捐者體內。
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場生命接力已經圓滿結束時,命運的考驗再次降臨。當年9月29日,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一通電話讓呂明玉的心揪緊了:受捐對象的免疫力突然下降,生命垂危,急需她再次捐獻淋巴細胞救命。此時,呂明玉還在康復期。間隔不到半年連續(xù)捐獻,這在山東省內尚無先例。家人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。年邁的父母含淚勸她:“孩子還小,你總想著別人,自己家怎么辦?”家庭會議上,親人的心疼與擔憂像沉重的磨盤壓在她的心頭。
夜深人靜,呂明玉輾轉難眠。最終,她耐心說服家人:“如果我不去,我這輩子都會活在后悔里。”
救人救到底,這一次呂明玉捐獻了64毫升淋巴細胞混懸液。她成為山東省首位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。
不久后,來自受捐者的一封信和一方絲巾輾轉送達到呂明玉手上。信中說:“呂姐,我可以活下去了,我的孩子有媽媽了,我的媽媽有女兒了。感謝你給了我兩次生命。”
呂明玉的一腔熱血不僅挽救了一個家庭,也點燃了更多人的善念。在她的感召下,威海供電公司累計有260名員工主動加入中華骨髓庫志愿者行列;1000多人次參與無償獻血,獻血總量超過30萬毫升;3名員工先后捐獻了造血干細胞。
幫扶幫到底:孫家西山村成了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村
2018年6月,呂明玉來到威海市文登區(qū)環(huán)山街道孫家西山村,擔任駐村第一書記。那時,孫家西山村村民的房前屋后堆滿雜物,400余米長的村南河溝淤塞多年,整個村子缺少路燈照明。
“人居環(huán)境與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是鄉(xiāng)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前提。”掌握孫家西山村基本情況后,呂明玉決定以治理村南河溝為切入點,盡快改善村民的居住環(huán)境。
呂明玉帶領村民清理垃圾,疏通河溝淤泥。經過四個月的奮戰(zhàn),村里“污泥遍布河溝”的問題徹底解決。與此同時,呂明玉帶領村民新建黨群服務中心,擴建了村中心廣場,還在道路兩旁安裝光伏路燈……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居住環(huán)境顯著改善。
呂明玉知道,要讓村民的生活真正好起來,必須發(fā)展產業(yè)。走訪中,她發(fā)現村里婦女們蒸的花餑餑造型精巧、麥香濃郁。她認為,這是村民增加收入的優(yōu)勢資源。
村里一沒設備,二沒廠房,但這難不倒呂明玉。她跑遍了文登區(qū)大大小小的花餑餑廠調研。經過她的不懈努力,一家花餑餑廠同意和孫家西山村“共享設備、錯峰生產”。于是,在那家企業(yè)下班后,呂明玉就帶著村里人去干活。“借鍋”蒸出的花餑餑,第一個月就為村里賺了5萬元。
這5萬元不僅是呂明玉帶領孫家西山村村民創(chuàng)業(yè)的“第一桶金”,更激發(fā)了村民勤勞致富的信心。此后,呂明玉申請專項資金,把廢棄的村委會舊大院改造成了600平方米的花餑餑生產車間,并添置了專業(yè)生產設備。
駐村幫扶期滿后,看著鄉(xiāng)親們期盼的眼神,呂明玉主動申請延期,又在村里多待了一年半。利用“慧農幫”電商平臺,她把村里的花餑餑和山野菜銷往全國,僅2019年春節(jié)就售出花餑餑5000箱。3年半的傾情付出,換來的是孫家西山村集體創(chuàng)收160多萬元。村民們說:“這樣的干部,俺們認!”
2020年,孫家西山村入選山東省第二批鄉(xiāng)村振興“十百千”示范創(chuàng)建工程名單。
守護守到底:善舉溫暖整座城市
2016年,呂明玉從女兒茸茸的口中得知,她的同桌小森因為幾十元的課本費愁眉不展。原來,小森的父親因事故高位截癱,母親離家出走,奶奶重病臥床。從此,女兒有的學習用品和衣物,小森也總有一份。呂明玉知道,輸血不如造血。為了幫助小森的父親重拾生活信心,她一邊開導鼓勵對方,一邊查政策、跑手續(xù),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,幫他開起了修車鋪。如今,小森的家人逢人就說:“是呂姐給了我們這個家重生的希望。”
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。十多年來,呂明玉先后資助了8名困難家庭的孩子,幫助他們走出困境,完成學業(yè)。“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,”她常說,“我們要做的,就是讓他們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。”
2021年,呂明玉擔任國家電網山東電力(威海)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。她和隊員們打造了“音為你”文藝助老、“銀絲剪”義務理發(fā)、“情系朝陽”助學等志愿服務項目。71歲的宋阿姨是共產黨員服務隊長期幫扶的對象。13年前,一場車禍奪走宋阿姨獨子的生命,老人受到打擊,從此很少出門,不愿與人交流。呂明玉和隊員們一次次輕叩那扇緊閉的門扉,最終用真誠打動了老人。在與隊員們接觸了一年后,宋阿姨開始打電話,分享她的日常生活:家里花開了,包的餃子很好吃……呂明玉知道,老人心里的那盞燈,重新被點亮了。
截至目前,共產黨員服務隊已為46家敬老院的老人、居民社區(qū)的2858位老人、290名困難家庭學生送去關愛,惠及群眾4萬余人次。這支身著紅馬甲的隊伍,用點滴善舉溫暖著這座城市。
呂明玉如一點光,照亮了受助者的希望,也匯集了更多人心中向善的光。這些微光匯聚起來,形成了璀璨星河。(畢建偉 劉中華 宋英紅)
評論